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刖人守囿车,两千前的中国“车模”
发布时间:2022-04-26     作者:王辉   来源:   分享到:

image.png

“刖人守囿车”,来自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的青铜厢式六轮车,1989年出土于山西闻喜上郭村墓地7号墓。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结构复杂,造型别致,制作工艺精良,堪称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车模”,现珍藏于山西博物院。

为何起名“刖人守囿车”

 image.png

选定某些字作为名字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些字本身是什么含义。“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刖”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周礼·秋官·掌戮》有载“刖者使守囿”,意思是说让受过刖刑的人看守饲养着禽兽的园子。

 image.png

在这件青铜车表面,装饰了猴、虎、鸟等动物,大大小小有20多个,可谓阵容庞大,形态各异,生动再现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前门守有一个裸体铜人,头戴尖帽,左脚残缺,恰好与史书所载的“刖者使守囿”互为印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刑罚制度。由此,专家给这件青铜车起了个极为贴切的名字——刖人守囿车。

古代的“踊”是什么样子的?

 image.png

“国之诸市,屦(jù) 贱踊贵,民人痛疾。”出自《左传·昭公三年》,是齐国名相晏婴劝谏齐景公勿滥施刑时所说,意为由于受刖刑的人很多,导致鞋子价格便宜,而踊的价格很高,国人百姓深恶痛绝。“屦贱踊贵”的“屦”指鞋子,“踊”则在这件刖人守囿车上可以亲眼看到,正是裸体刖人左手所拄、左腿所依之物。

刖人守囿车有何奇巧之处?

 image.png

刖人守囿车不仅采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装饰技法,还采用分铸法将动物附件单独铸造, 然后铸接组装到主体车厢上,全车可转动的部位可达十五处之多,充分显示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铸造工艺和机械制造的高超水平。

 image.png

它没有车轴,也没有驾马的车辕,只在车后有一个能动的兽面衔环,无论倒拽牵引,还是正面推转,两大四小六个轮子均能随之辗转而动。

前门的两扇门扉可以任意开闭,有活动门栓从“刖人”右臂腋下穿过,能左右穿插,控制门扉的开闭。

 image.png

长方形车厢顶部是双扇盖。盖面蹲守一只神气活现的小猴,提起猴身就可以打开箱盖。

小猴身边围绕四只小鸟,圆眼尖喙,展翅欲飞,手指轻拨便可灵活转动,有的还可用口吹动。它们应该是我国“相风乌”即“侯风仪”的雏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如此精巧的青铜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专家推测,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把玩的“弄器”,也可能是收纳饰品的首饰盒,还有可能是盛放“化妆品”的容器。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