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化传承视域下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牛洁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作为各民族历史记忆的活化石,不仅承载着特定地域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寄托,更是不同族群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大众传媒的兴起,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遇到挑战。一方面,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使得部分传统音乐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有所减弱,导致传承链出现断裂风险。基于此,本文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探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注入新时代的内涵和魅力。

科技赋能,推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创新

过去,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方式通常依赖于口耳相传、师徒传授、集体活动等,不仅传播范围受限,而且极易出现遗忘、误传或变形等情况。加之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已发生深刻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兴趣逐渐减弱,使得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出现断层的危机。而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不仅能有效记录和保存这些珍贵的音乐资料,还能在传承创新过程中赋予传统音乐以新的生命力。

一方面,各地可借助大数据技术、高精度录音录像设备以及专业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完成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演奏技法、旋律结构、表演形式的收集、整理、记录工作。同时,可建立数字资源库,永久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避免因时间流逝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进而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例如,“中华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囊括中华传统音乐各种风格、种类、民族、年代,包含诸多地方音乐和特色音乐资源。另一方面,在线音乐平台、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应用等新媒体渠道能够打破传统媒体宣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促使越来越多人有机会接触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各地政府、文化机构以及传承人等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申请“传统民间音乐”账号,分享有关传统音乐的知识、音频、视频等内容,通过线上直播、问答、讲座等积极与受众互动,以此激发受众对于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兴趣。

跨界融合,推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多元传承

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民间音乐的表现方式体现出诸多不适应性,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跨界融合成为推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民间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或行业相结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新作品,不仅可拓展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表现空间,还能使其与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接轨,进而吸引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关注。

一方面,作曲家可将现代音乐元素巧妙融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创造出既具传统文化深度又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例如,将二胡、笛子、古琴等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摇滚乐、爵士乐等流行音乐相结合,借鉴流行音乐的结构与和声处理完成编曲,使作品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人的音乐审美。以歌手韩磊演唱的《天边》为例,歌曲中融入浓郁的蒙古族元素,如马头琴的悠扬旋律和呼麦的独特演唱技巧,这些传统音乐符号让听众立刻联想到广袤的草原。韩磊在演唱时,身着绣有草原雄鹰图案的蒙古袍,脚蹬马靴,整个形象更加凸显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影视、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可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比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配乐,便是民族民间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成功融合。该片的原声音乐由知名作曲家谭盾创作,其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和笛子等,这些民族乐器的音色与电影中的中国古代背景相得益彰,深刻传达了影片的情感,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人才培养,推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持续传承

人才培养是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保护与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确保传统音乐的代际传递和持续创新。因此,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培养具备深厚传统根基和现代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是实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级的学校都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教学与传承。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可以通过音乐课程、民俗活动和社团组织,让学生从小接触与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可设立专门的民族音乐专业或课程,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结构和技法,进而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比如,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高校,均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相关课程。另一方面,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往往依赖于民间艺人的一代代传授,他们不仅是技艺的继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因此,应为民间艺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如设立传承基金、提供培训机会和社会保障等,确保他们能够专心从事音乐创作与传承工作。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是每个民族独特身份的重要象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关键课题。未来,可通过数字化保护、跨界融合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传承创新,使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