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以精品力作开拓文化创造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5-05-15     作者:戴 宇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孟子》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之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强调“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反映了孟子的美学观。这一观点强调,个体通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将固有的善的本性扩而充之、使其盈满全身就称为“美”,充盈且能散发光辉就称为“大”。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一境界被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思想是文化创造的灵魂所在,文化精品的思想内容应当具有深度,能够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提供有益参考,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此外,形式的创新和精湛也是文化作品吸引人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创造需要创作者在外在表现上不断探索,以达到精湛的呈现水平。

精良的创造体现为精心设计、用心打磨。精良不仅是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作品整体质量和观感的追求。只有各方面都达到高标准,才能称之为精良的艺术作品。

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作品才能打造出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他要求文艺家们“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这些年,广大文化工作者回应着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立身之本,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新时代文化艺术在攀登高峰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提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作品反映着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在赓续中日新、在传承中创造,是中华文明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任所系。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进一步提高艺术本领,在各艺术领域不断推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扛鼎之作,在丰富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艺术图谱中不断开拓文化艺术新境界。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