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陕西风味小吃宴
陕西风味小吃宴,有“锦绣陕西”之称,是从一省数百种小吃中精选出近十个名贵品种,与西安饭庄传统看家菜、优质名菜编排成的极富浓厚地方风味特色的宴席。如被誉为“长安第一点” 的千层油酥饼及泡泡油糕、黄桂柿子饼、扶风鹿糕馍、凤翔豆花羹、花花馍等,种类丰富,口味独特,典故传说众多,真是“一席风味小吃宴、陕西特色都尝遍”。
西府小吃宴
西府小吃宴,代表扶风、宝鸡等关中西部的饮食风味特点。主要由颇富农家风情的菜饼饼、烤菜卷、疙瘩面、扇形栈、豆面糊、摆汤面、薯条、烩金山小吃和流行于西府一带的岁寒三友、西府蒸鸡、怀胎鲫鱼、怀胎豆腐、红帐雪沙等三十余种特色菜组成,其场面大方,口味浓郁、地道,是继陕西风味小吃宴之后,最能体现陕西小吃浓厚乡土气息的宴席。
宫廷长寿宴
宫廷长寿宴,主要选自唐御膳,兼容汉、宋、明、清等五个朝代的宫廷菜肴,宴中如“宫门献鱼”这道菜是清圣祖康熙以庶民身份夏游至宫门岭,品尝地佳肴,对其中一道菜拍手叫绝,挥笔题名为“宫门献鱼”,随行御厨即改进引入宫廷。其它如枸杞鸽松、阿胶卯丁等菜肴都是君王嗜好的盘中餐。宫廷菜肴除注重口味外,还非常讲究营养,在菜中加放人参等名贵中草药,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长安八景宴
长安八景宴是用各种高档原材料将古长安八大景观再造于餐盘形成的集食用、观赏于一体的文化宴席。此宴菜点或仿胜迹形象于其中,或寓掌故传说于佳肴。首菜“雁塔晨钟”色彩鲜艳,气势磅礴,置身宴席,钟声似已隐隐入耳,道出悠悠汉唐风情,“骊山晚照”层次分明,清爽利口,将“入暮清霞红一片”的美景尽收盘中,使宾客在恍若重游长安胜景之时品味陕菜独有韵味,可谓“景中有宴,宴中有景”。
盛唐皇宴
以唐代宫廷珍馐为主,兼及其他10多个帝王名馔,组成多层次和多规格的宴席。其著名菜点除有唐太宗李世民喜食的刺参鹅掌、栗子白菘及其赐给魏征的醋芹,唐高宗李治吃过的八卦鱼肚及其赏给上官仪的九眼莲饼,女皇武则天嗜好的牡丹鱼肚及其在花朝日赐于众臣的百花糕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共享的千秋九鲍、芙蓉汤翅、瑶光明珠、上汤驼峰、驼蹄羹及其为杨贵妃“三日一进”的美容佳肴水晶糟肉等。至于宫廷中的赐绯含香粽、槐叶冷淘、长寿面、石鏊饼、油塌蒸饼、汉宫棋、蟹黄等时令面点小吃,也是盛唐皇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盛唐皇宴的每道菜点都有出处或典故。乳酿鱼、汉宫棋、赐绯含香粽等是尚书左仆射韦巨源进献给唐中宗“烧尾宴”中的菜点;上汤驼峰即杜甫《丽人行》中写杨贵妃兄弟姐妹春游曲江时,“御厨络绎送八珍”中的“紫驼之峰”;唐太宗赏给魏征的醋芹,《龙成录》一书有记载;武则天命宫女采花蒸制的百花糕,见于《隋唐佳话》;驼蹄羹为前朝陈思王所创的“七宝羹”,唐代宫廷沿袭食用,杜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劝客驼蹄羹”,就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所用珍馐中的一款名羹;水晶糟肉则是由《清异录》所载“红糟煮肉”演化而来。有少数菜点虽属传说,却与历史事实相吻合。例如,千秋九鲍是用海中鲍鱼制作的,唐玄宗李隆基把他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御厨特制了千秋九鲍表示庆贺。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