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周至县二曲镇渭旗村的渭旗锣鼓,俗称“威风锣鼓”,古称“击鼓刺秦”,至今已有300 年历史。渭旗锣鼓基本表演人员150 人,另有50人为更换替补人员。表演形式在传统的鼓、 钗、锣基础上,又增添了夹板舞、伞、扇舞、绸 舞、长号等内容。表演一般分三个章节,第一节为开场锣鼓,又为战前锣鼓。鼓点似顷刻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犹如万珠散落玉盘紧促而激越,是为鼓士气、壮士胆之鼓;第二节为对弈锣鼓。鼓点稍缓,但更为强劲,大、中、小 鼓以及手鼓齐敲,大钗、小钗同响,大锣、小锣共鸣,战旗在队中穿梭,凛冽飘舞,夹板、花伞穿行其间,让人眼花缭乱,同时感受到了两军对垒时兵将拼力厮杀,气壮山河的气势;第三节为喜庆锣鼓,又为凯旋锣鼓。鼓声欢快明 朗,喜庆热烈,为兵将战捷庆贺之鼓。
渭旗锣鼓的基本特征:1、具有综合艺术特性。渭旗锣鼓集民间鼓乐、舞蹈、武术表演为一体,鼓、锣、钗配以夹板、伞扇舞、翻跟头,而且击鼓、敲钗、打锣演员随着鼓点的变换,形神随之变幻,时起时伏,时庄严肃穆,时喜悦高亢,从而使锣鼓更加鲜活,更加精彩。2、阵容强大,气势恢弘。渭旗锣鼓目前参与表演人数超过200人,锣鼓队包括指挥、表演、仪仗、后勤人员近300人。强大的阵容、威风的气势、精湛的表演技术使渭旗锣鼓远近闻 名。3、主题鲜明,鼓谱独特。渭旗锣鼓的主题为激发斗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夺取胜利。鼓谱划分为三部分,即战前开场、对弈拼 搏、凯旋庆贺均围绕主题而编排,鼓点随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主体与鼓谱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良好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7年5月,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