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周至龙灯
发布时间:2025-05-16     作者: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周至龙灯是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民间社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由鹿角、狮鼻、虎眼、牛唇、马面、鹰爪、鱼鳞、蛇身、凤尾等部分组合而成,是团结、吉祥的象征,表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在古代,上到帝王,下到百姓,都十分崇拜龙,甚至黄帝自命真龙天子,其子孙称为龙子龙孙,御用之物多以“龙”冠名。直到今天,虽时代变迁,但龙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依然深远。在中国,龙文化根深蒂固,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农民对龙有特殊的感情,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识,人们想象云中和海中都有龙,而龙又是管雨的,舞龙是为祈祷龙神的保佑。于是,在一年之首的正月,舞龙灯便包含了庄稼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祥和等美好愿望而长期流传下来。据说龙舞最早出现在黄帝时期,此后便广泛在我国流传。

关于周至龙灯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始于东汉初年。当时刘秀遇难,路经北庵北门外,王莽带兵追杀,幸亏太上老君搭救指引其藏于卧龙桥下,结果王莽大军陷入五花泉中被吞没,此后白龙池时有白龙出现。相传北庵巷一胡姓外出暮归,见四门紧闭,他绕北城门欲回,行至白龙池处,忽见一条白龙,龙首城墙之上,龙尾扎于池水之中,吓得胡某仓慌逃回。忙将此事告知邻里,待众人来时神龙已不见了踪影,只留茫茫云气。次年七、八月间渭河涨水,沿河诸村皆被淹没,唯北庵独存。为报神龙赐福之恩,在白龙池西修龙庙三间,翠年正月十二至十五、二月二、二月十五北庵人舞龙灯进行祭祀,代代相传至今。

另一种认为始于明末。明末某年,骆河溢洪(骆河就是今天的沙河),河中漂有一尊神像,后称为三神,王府寨(王府寨就是现在王婆填寺村的前身)村民请于寨内,随之供俸。神像座内有一龙体图案,首白、尾白、浑身白,全村老少皆感天赐神龙保民护寨,为感祥龙之恩,遂按图制作龙灯,以舞龙活动来祭祀神灵,祈求安康,自此以后周至舞龙灯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周至龙灯主要分布在二曲镇、广济镇、辛家寨镇、楼观镇等地。不同的河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颜色和性格的龙,有不同的供奉仪式,不同的表演套路。周至龙灯比较有名的要数北庵巷和王婆寺的龙灯,套路有金龙出龙门、金龙嬉水、金龙大翻身、二龙戏珠、四海龙王相聚等十几种套路。龙灯活动议程有:请龙神、舞龙灯、送龙神等。周至龙灯制作一般先扎骨架,再用红布连接龙头、龙身和龙尾,最后进行绘画、修饰。舞龙的道具有各种排灯、鸡灯、鱼灯、虾灯、蝉灯、花鼓灯、五角星灯等,还有刷套路用的龙门、龙柱等等。

周至龙灯活动议程有:请龙神、舞龙灯、送龙神等。

北庵巷舞龙灯前一般要去白龙池请龙,请龙时须举行隆重的安神礼。舞龙仙童头扎神符,身穿彩服,腰紧黄带,系上串铃,脚蹬云麻鞋,竖起龙杆。龙前有神案,上祀俸龙牌位,放香、蜡、表,点燃后烟雾缭绕、银光闪闪。尔后鸣炮,全体跪拜三叩首。领衔者口诵经文。待真龙入龙灯身后便可开始舞龙。

舞龙时的场面蔚为壮观。锣鼓队在前大造声势,吸引人们的注意。四对排灯,高6米宽5米的龙门及5米高的龙柱紧随其后,接下来是鸡灯、鱼灯、虾灯、蝉灯、花鼓灯、五角星等。在这种声势、阵势中,巨龙晃头摆尾,走家过户,畅游各街头巷尾。巨龙时而昂首腾空,时而扭头翻身,时而抱柱缠绕,场内有时云雾缭绕,有时火光冲天,有时星光点点,观者刚才赞声连天,这时瞠目惊叹,顿尔掌声绵绵……

舞龙灯结束后就该送龙归宿了,送龙神的程序与请时大抵相同,一般在正月十五、十六晚进行。

基本套路有:金龙出龙门(出东海)三抬头(放烟火);金龙腾云,赐福天下;金龙嬉水(头舔尾、尾洗脸);钻四柱;緾单柱;金龙大翻身;金龙欢腾,百花怒放(放穿草花);金龙单钻,头尾双钻;龙尾倒卷,欢欣鼓舞;二龙戏珠;母子情深(三条龙);金龙盘宝地;四海龙王相聚等十三套。

另外,王婆寺龙灯的表演也十分精彩,主要套路有:巨龙闹春、中华龙、龙退壳、龙翻身、龙嬉柱、龙翻腾、龙摆尾、龙巡四海、祥龙腾天等九套。

表演者为青壮年,分三组轮换,每组11人,2人执龙头,2人执龙尾,7人执龙身。龙珠1人,灯笼8人,排灯8人,龙门人5人,烟火2人,放花2人铁炮4人,锣鼓队15人。

周至龙灯源远流长,特征显著:

1.粗犷豪迈,王者之风。龙门高大,四术擎天。九丈巨龙时而昴首腾空,直冲霄汉;时而俯视苍生;敢问谁吾之上?有帝王出宫君临天下之风采。刚柔相济,能伸敢曲,粗犷中透出几分雅致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2.鼓乐烟火,雄伟壮观。舞龙灯表演中多燃烟火助兴,气氛热烈,尤其是采用锣鼓打击乐伴奏,场面壮观。锣鼓声乐助龙威,巨龙借锣鼓声势张扬龙的神采,达到鼓乐舞龙与灯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人心旷神怡。

3.套路迭出,异彩纷呈。不论是北庵巷龙灯的“金龙出龙门(出东海)三抬头(放烟火)”;“金龙腾云,赐福天下”等十三套动作,还是王婆寺龙灯的“巨龙闹腾”;“中华龙”等九套姿势,无不渗透着周至人的智慧和血汗。这些优美的舞蹈造型纷至沓来使人目不暇接。

4.龙入百户,送福赐祥。周至龙灯的显著待征是小龙入门进户,农人最喜欢让龙灯入自家宅院,入宅前,在自家门前摆设神案,供俸祭品,燃蜡、烧香、叫表、叩头,无限虔诚。舞龙人多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人摸龙头,有人钻龙身,有人求龙须,有人索龙布,以祈全家平安,祛病强身,人丁兴旺,金榜题名,发家致富等。这一切让围观的他乡人羡慕不已。

周至龙灯浸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气息,包含着对生产、生活、人生诸多方面的美好祝愿,已深深的扎根于当地群众的灵魂深处。周至龙灯传承人王沛基、李秀元分别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国第九届民俗艺术节开幕式编排舞龙表演节目,受到极大关注。2011年,《周至龙灯》被分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秀元、王沛基被命名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