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长期以来,山东省日照市的日照港第一小学将科学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动手创造能力。学校构建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为核心的多学科“科学+”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培养目标。
科学+阅读课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学校将科学阅读融入阅读教学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推动校园形成“人人热爱科学、喜欢科普阅读、喜欢探究创新”的良好科普阅读氛围。
同时,学校设置自动借书机、阅览室、读书吧、班级图书角、图书室等设施,举办科学家故事分享会、科学主题班会,开展科普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科学+劳动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学校开展以“爱校为家、以校为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内成立劳动社团,并联合日照港集团作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以日照港集团碧波茶园为依托,开展科学种植、观察、体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对科学种植、科技兴农的学习兴趣。
学校开展“营养饮食我做主”活动,探究并实践如何为家人制作营养餐,培养学生的科学饮食习惯,合理营养搭配,自主提高劳动技能。
科学+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校开展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学习实践活动,依托科学探究小实验,丰富学生科学、数学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开展“科学创新,数学探秘”主题实践活动,比如,跨学科主题活动“搭高塔”,运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合作能力、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设计疏散演习路线”跨学科主题活动,主动应用数学解决疏散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开展数学小课题辩论赛等系列活动。
学校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讲科学,把生活经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讲促思、知数明理,绽放逻辑思维之光。
科学+艺术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开设科学幻想绘画、电脑绘画、衍纸画、“非遗”剪纸、科技小报等校本课程,将科学教育与美育跨学科融合,在课程中发现美,利用先进科技创造美。
学校设置工笔画、扇画、拓印等美术社团和手工社团,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京剧脸谱、扎染、葫芦烙画、创意手工等作品,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究、乐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科学+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的责任态度
学校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策略,多渠道开展课堂共建,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整合科技馆、博物馆、消防站、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及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共育合力。开展多元研学活动,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日照舰参观实践活动、海昌海洋探索馆研学实践、日照火箭发射“零距离”观摩等活动,学生感受科技服务生活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种下科技梦、航空梦的种子。
科学+科普课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每年的科技节主题各有不同,孩子们可以在节日中展示创作智慧,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在课后服务和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如开展电脑绘画、科学实验探究、机器人编程和无人机等科技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卫生与健康、垃圾分类、生态文明教育、交通安全等科普知识宣传,积极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总之,学校构建的“科学+”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