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    浏览量: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悠久历史中锤炼和沉淀出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它蕴含着启迪心智的哲学思想、涵育德性的道德观念、提升素养的人文精神等,拥有非常突出的育人优势。在数字技术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浪潮下,青年学生群体正面临多重挑战。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催生的碎片化信息,裹挟着娱乐化、快餐化的消费模式,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碎片化阅读盛行,知识获取变得零散无序,专注力被持续切割,导致一些学生难以保持深度思考的习惯,甚至逐渐失去静下心来系统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推动学生日常阅读工作过程中,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经典阅读与文化浸润,帮助学生在浮躁的信息洪流中锚定精神坐标,不断增强文化归属感,使他们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图书馆作为开展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载体,更应利用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非常突出的育人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阅读推广中,对于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是能够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阅读趣味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已经积累形成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大量的书籍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轶事等。这些精彩的故事不仅在情节上吸引眼球,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内核。将这些生动的故事融入高校阅读推广工作中,不仅可以缓解青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长时间学术性阅读的枯燥感,还可以让其通过阅读这些妙趣横生的传统文化故事增强阅读的持续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领略经典名著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哲理。

二是能够有效培育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青年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接收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复杂多样的,其中不乏对学生观念塑造起到负面作用的错误信息。高校作为培育青年学生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使命,需要有效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源,让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也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要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有效路径。为利用好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资源,高校可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利用高校现有的图书资源构建特色阅读课程体系,打造经典名著阅读平台,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构建特色阅读课程体系。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设置专业性的学科课程外,还可以依托高校图书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特色阅读教学课程,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纳入现有课程体系,甚至构建专门的特色阅读课程体系。此类阅读课程可鼓励学生每学期在学校图书馆看一定数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并将所读著作加以书评,以此作为课程考核内容。此外,高校也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利用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的优势,开设跨学科阅读课程,如医学专业可以开设“中医文化与经典阅读”、艺术专业可以开设“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文学专业可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阅读”等课程,这样可以大幅度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打造经典名著阅读平台。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图书馆馆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开发形成数字化资源,如建立经典阅读数据库、在线阅读校园角、虚拟阅读图书馆等,打造便捷高效的电子化阅读平台。高校大学生利用电子化图书阅读平台,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学业繁忙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打造校园传统文化长廊、书画室等实体空间,通过运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构建线下传统文化阅读平台,方便课余时间较多的学生参加线下趣味较高的传统文化阅读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阅读趣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文化实践活动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做好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结合重要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春节期间对对联、端午节期间吟诵《离骚》来纪念屈原、中秋节期间赏月吟诗等,从而让学生将自己从图书中阅读而来的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使其更加直接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举办“传统文化读书月”“传统文化一站到底”“传统诗词大会”等实践活动,在高校校园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系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阅读推广)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