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生物防治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赵蕾    浏览量:14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定义: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轻其危害的植物保护方法。

学科:农学 草学 植物学 化工 食品科学技术

相关名词:生物农药 天敌 生态调控 抗性品种

【延伸阅读】

生物防治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手段,通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实现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相比于化学防治,其环境友好、不易诱发抗药性,在保障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平衡方面优势显著。

一、生物杀虫

主要依赖天敌昆虫与微生物制剂,通过寄生、致病和捕食等机制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寄生机制:赤眼蜂和肿腿蜂为重要的卵寄生蜂,将卵产于害虫卵内或幼虫体内杀死害虫。

致病机制:蝗虫微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微生物,通过感染蝗虫的消化系统抑制其生长发育。苏云金杆菌的伴胞晶体毒素可在害虫肠道内形成穿孔致其死亡。白僵菌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体表侵染进入害虫体内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捕食机制:瓢虫、草蛉和螳螂等农业害虫的天敌通过直接捕食降低害虫数量,成为农田不可或缺的“天然卫士”。

二、生物杀菌

通过营养竞争、抗菌物质分泌或溶菌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

木霉菌: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通过营养竞争与位点占领、重寄生并分泌细胞壁降解酶类,对真菌性植物病害具有良好防效。

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分泌脂肽类抗生素,抑制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

荧光假单胞菌:通过合成铁载体与病原微生物争夺环境中的铁元素,并产生氢氰酸、吩嗪类等抗菌物质抑制其生长。

链霉菌属:是一类重要的放线菌,能合成放线菌素和多烯类抗生素等广谱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有防效。

随着基因编辑、智能装备及微生物组学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正在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有望成为破解“高效防控与生态安全”矛盾的核心突破口。

(延伸阅读作者: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蕾)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