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火星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者:    浏览量:19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火星

Mars

定义:太阳系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质量、体积仅比水星略大,因其表面遍布氧化铁而发红,具有稀薄的大气,存在季节变化、极区冰盖、死火山等,属于类地行星。

学科: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 航天科学技术 天文学

相关名词:太阳系 行星

【延伸阅读】

火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从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来说,是第四颗行星(更近的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从质量、体积来说,仅比水星略大,属类地行星。其直径约6794千米,距离地球最近时仅有约5500万千米。我国古代称之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有变动。又因为其表面被赤铁矿(氧化铁)所覆盖,呈锈红色,故又称为火星。在古罗马,火星被称为玛尔斯(Mars),即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火星的地貌特征与地球相像,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多种地形,南方充满陨石撞击的高地和峡谷,北方多是被熔岩填平的平原。火星的生存环境很特别,地表遍布锈红色沙砾,加上稀薄的大气层与极寒的低温,宛如沙漠与冰原交织的荒凉世界。

在科学家看来,火星是目前发现的最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另一个星球。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宇航局的水手9号于1971年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人类派往火星考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体是苏联于1971年发射的“火星2号”探测器,但因遇到火星沙尘暴着陆后就与地面失去联系。

我国火星探测工程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了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并随后完成了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首次实现了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了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到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作为天问一号任务的一部分,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是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在火星表面运行的火星车。“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展示了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实力和进步,为人类对火星的认知贡献了宝贵的数据与成果。

目前,我国还有天问二号探测任务规划,该任务有着重要的科学目标,在技术突破上也将为深空探测积累经验,对未来进一步探索火星等深空天体具有重要意义。火星探测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测火星,可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科学数据,了解火星的地质构造、气候演变、水资源分布等情况,为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关键线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