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词  >  
科技名词|蓝藻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者:    浏览量:28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分享到:

蓝藻

cyanophyte

定义:一种原核藻类。所含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藻胆素及多种叶黄素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多具胶质鞘,细胞无鞭毛。由于其结构与细菌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近代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中将其从植物界中分出,和细菌一起建立原核生物界,并称之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学科:植物学 海洋科学技术 细胞生物学

相关名词:蓝细菌 水华 藻胆素 藻蓝蛋白 固氮作用

【延伸阅读】

蓝藻与其他藻类相比,在多个方面存在鲜明差异,展现出独特的生命特质与价值。

1.细胞结构的独特性

蓝藻是典型的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以“拟核”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裹。光合作用主要由光合片层(非真核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a和藻蓝素完成。尽管结构简单,却展现出高效的能量转换能力,光能利用效率甚至高于某些高等植物,体现了原核生物在进化中的适应优势。

2.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蓝藻主要通过细胞分裂(裂殖)进行无性繁殖,最快约3小时完成一代增殖,产生两个几乎相同的子代细胞,如同“复制粘贴”。此外,它们还能通过自然转化或接合作用获取环境中的耐盐、抗辐射等基因,快速提升适应能力。这与依赖有性繁殖(减数分裂重组)的真核藻类显著不同。

3.生态作用的两面性

约24亿年前,蓝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引发“大氧化事件”,为真核生物的演化奠定基础。如今,全球蓝藻(如束毛藻)每年固氮量达50亿~160亿吨,占海洋固氮总量的50%以上。需注意的是,仅部分蓝藻(如微囊藻、鱼腥藻)在富营养化水域中易形成水华,释放微囊藻毒素等有害物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与人类用水安全。

4.应用价值的广泛性

蓝藻中的螺旋藻富含蛋白质(干重达50%~70%)和γ-亚麻酸,被用作潜在的宇航食品;鱼腥藻与满江红共生固氮可用于修复农田氮污染;某些种类还能合成可自然降解的生物塑料,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实验表明,蓝藻能在类火星土壤中存活并释放微量氧气。科学家正尝试通过基因改造,尝试生产生物燃料,但仍需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地球早期浅海中的叠层石到未来火星基地的潜在供氧系统,蓝藻以原核之躯跨越数十亿年时空,在生命起源与人类科技间架起桥梁,书写着微生物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命力量。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